第13期: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及其应用
2007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始实施电子报批制度。电子报批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建设项目标准的统一与完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缩短工作周期。电子报批不单是一种报批手段,更是城市建筑物信息建设与更新的重要途径,它在建筑物数据库(包括三维建筑物数据库)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简介
电子报批本质上是一种规划审批模式,它将传统报批使用的纸介质转变为电子介质,并由此带来审批方式、设计方法及管理体制上的改变,它的具体做法是要求设计单位在报审规划项目时,改变原来提交图纸形式为提交计算机图形文件形式,同时要求计算机文件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审批部门使用审批软件对图形文件进行校核。因提交
的计算机图形文件形式通过规范处理后包含了大量的建筑信息,因此电子报批的应用不局限在规划报批中,建筑物数据库建设中也需要这些建筑信息。目前市城乡规划局开展的城市规划电子报批有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报批(简称修详通)和建筑工程电子报批(简称报建通)(图1),在规划竣工验收环节也将逐步采取电子报批审批模式。
图1报建通的属性查询
二、城市规划各阶段开展电子报批的方式
电子报批在规划用地→规划设计→建筑管理→工程验收→违章查处→档案归档等规划阶段都可使用,从而实现图形生成、图形审查、图形入库的全过程动态一体化流程体系。目前市城乡规划局已建立起“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报批”和“建筑方案审查电子报批”。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报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报批主要解决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各类规划控制指标的计算审定,包括容积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化率核心指标以及建筑明细表、绿化明细表、停车库(场)汇总表、配套设施明细表等多项表单的计算,检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点要求。
(二)建筑方案审查电子报批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量化审查目标不仅仅是获取建筑方案的总建筑面积,而是针对内部各个功能分区的面积也需进行精确计算及汇总统计。在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我们面对的是国家建设部、国家经委等部门制定的十余种标准,各种标准的存在造成实际管理上的混乱,实行电子报批有必要对各类标准进行整合。市城乡规划局根据管理要求,制定电子文件技术标准,对系统进行升级,报批成果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收录,建设成为建筑物数据库。
三、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的实施过程
电子报批的实施包括了的4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标准化处理。由设计单位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电子文件进行规整,即在设计方案的电子图上画出各类要素的轮廓线并输入相应的属性;第二个是标准核查。该环节是金站测量队受市城乡规划局委托对报审方案进行各项指标、面积核查,防止出现漏报、错报等情况;第三是方案审查。由业务科室利用电子报批软件叠加到各级规划成果及地理信息库中进行方案分析;第四是将部分核心图形要素进行入库,各环节流程如图2所示。
四、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实施的作用
电子报批级改善了市城乡规划局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审批部门是市城乡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部门,经济指标的核算是审批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做法是手工量算,量大且繁琐,审批周期长,工作效率低。使用电子报批后可利用计算机直接对图形文件中的图形要素进行计算处理,极大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大大缩短审批周期。
图2 电子报批实施流程
电子报批对设计单位起到规范的作用。设计人员的设计成果往往偏重图面效果,对经济指标则采取模糊态度,甚至使用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术语虚算指标,造成设计人员报批的数据与管理部门最终核算的数据不一致。电子报批要求设计单位对图形文件按照规范进行归整,并使用同一套指标计算标准,这样就保证了设计单位和审批部门使用术语和指标计算的一致性,并促进了设计单位形成规范化设计的工作方式。
电子报批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电子报批要求提交的图形文件必须符合规定的精度、比例、制图规范和相应属性,并通过一套严密的指标计算体系保证了规划指标的准确度。
电子报批有利于建立低成本的规划图形库的数据来源渠道,促进规划图形库的完善,从而为建筑物数据库的建设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电子报批要求设计单位在提交成果前就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规
整,审批时再次进行验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审批通过的图形文件就达到了规划图形库的规范要求,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从而大大降低了建库成本。
五、电子报批与建筑物数据库建设
建设项目申报时,市城乡规划局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总平面、分层平面、户型图等建筑信息,部分重点
项目还要求提供三维立体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可收集大量的建筑信息。同时由于这些信息是依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作的,因而通过简单的规整就可直接进入数据库,这将大大降低建筑物数据库建设的成本。市城乡规划局于2008年开始在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电子报批信息建设建筑数据库(图3)。
图3 信息系统的修规查询
结合建筑物高程数据,还可建成建筑物三维数据库。目前,我市已经在增城“亚运龙舟赛场”、增城绿道、广州本田厂区等建设项目等21个区域的建立了三维建筑模型。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市城乡规划局二维电子报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三维电子报批系统的深入应用,规划成果三维模型以简单建模(白模)为主(图4),利用系统生成的白模有序地存储,基本可以完成对次干道建筑、规划建筑的简单建模入库工作。通过电子报批软件对三维建筑模型库进行不断地更新,可形成精确的三维数字城市,而三维建筑模型库反过来又为以后新项目在立案和审批的过程中提供辅助决策,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图4 电子报批软件生成的白模
六、建筑物数据库建设的应用
建筑物数据库主要用于城市规划管理、规划编研设计等城市管理与建设工作中:
为我市三旧改造和旧城改造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利用建筑物数据库,可以快速地查询改造范围内的各栋建筑物信息,并根据需要统计出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新旧程度等指标,便于统计升级改造工程量及拆迁成本的估算。
为我市违章建筑清查提供基础数据,节省了人力物力。利用建筑物数据库可以快速筛选疑似违章建筑,查询相关建筑物信息,根据筛选结果进行清查,大幅减少了调查工作量和加快了清查进度。
为我市规划一系列编制研究工作提供了精确的分析数据。如指定范围内的规划容积率与现状容积率的比较研究、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选线评估和进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情况分析等。
建筑物数据库还可以运用于其他专题工作中。利用建筑物数据库可以完成地名地址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同时大大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费用。建设项目在规划报建时利用电子文件相应的图层,在统一建筑编号前提下对每栋建筑属性输入行政区域、街道名称、门牌号等信息再转换入库,定时对地名地址数据库更新。建筑物数据库还可应用于我市房屋租赁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同样是在统一建筑编号的条件下将房屋租赁人员所居住房屋的建筑编号录入出租屋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里,关联建筑物数据库就可以生成流动人口分布情况。
七、展望
市城乡规划局将不断探讨电子报批技术,逐步将电子报批整合到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实现数据同步入库操作,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还将通过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建筑物数据库在全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共享,为数字城市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支撑,利用信息平台和现在的网络技术将建筑信息以在线形式为群众提供快速定位、查询和空间分析等服务。
(作者 张敏捷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