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增城专刊>第40期:进行“数字地名”和“地名规划”建设 逐步构建增城地名管理体系

第40期:进行“数字地名”和“地名规划”建设 逐步构建增城地名管理体系

  2005年5月30日,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项专项事务。针对增城市地名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市城乡规划局联合市民政局地名办、市公安局等部门进行“数字地名”和“地名规划”建设,为我市地名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一、地名管理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迅速推进,新生地名大量涌现,使用地名频率越来越高,但普遍存在地名命名更名不规范、地名数据资料陈旧不全、信息化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地名管理法规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和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建立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使用的需求,2005年5月17日,建设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同年5月30日,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项专项事务。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发展和建设日新月异,新的地名数量也与日俱增。如何适应快速的城市发展,使新的地名命名有据可依,科学合理,使用方便,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成为新时期规划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名规划的缺失,增城市地名存在与其他城市一样的通病,即命名随意、擅自命名、命名滞后、命名欠规范等问题,道路通名分级不清,专名取词格调不一,不能很好体现增城市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特色,一些道路还存在名不副实、同名重音的现象。这些问题既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到外地投资者、外地游客对增城城市的城市印象。

  因此,自2007年以来,市城乡规划局先后联合市民政局地名办、市公安局等部门逐步对我市域范围内地名地址、门牌、历史地名、道路(街巷)地名进行整理和外调,形成了地名数据库。今年又提出地名规划和地名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地名规划可做到使新的地名命名有据可依,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增城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名信息的科学管理和快速查询,辅助地名快速审批。

  二、数字地名——查家底、落空间、地名信息化管理

  数字地名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建立地名数据库,依托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我市数字地名主要包括地名数据库和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名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政务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将政务数据中的地址信息与地名地址数据库进行匹配,将业务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落实到空间上,实现政务数据在空间上的可视化管理。第二阶段是,2012年市城乡规划局联合市民政局地名办、市公安局,开展增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收集民政、公安的地名地址资料,整合全市2.8万条路街巷数据和39万条地址门牌数据,采集市道路沿线重要POI地名约5000条,采集市工商企业数据1.1万条,采集市质监组织机构代码3.6万条。数据库成果通过“数字增城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发布,为各政府部门提供权威的地名地址信息服务。

image169

  图1 2007年数据成果

image170

  图2 2012年数据成果

  为方便市民政局地名办进行地名审批,今年开始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将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通过二次开发建立增城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地名信息的科学管理和快速查询,同时将地名信息纳入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地图大背景中,辅助地名快速审批。

  总之,目前我市数字地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理清地名的家底,把有关信息与地名联系起来并落在空间上,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名管理的信息化。

  三、地名规划——新地名命名有据可依

  地名规划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地名形成、演变、发展的蓝图,是加强地名管理的依据。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结合城乡规划建设,从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确定地名标准化的目标,拟定地名命名更名及规范化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引导地名按照统一的规范科学有序地发展,卓有成效地提高地名标准化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

  今年开展的地名规划其范围根据两个规划层面分为市域和重点发展片区,市域层面的规划范围为增城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616.4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片区层面的规划范围包括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市域层面的地名规划以线状地名类型中的道路为规划对象,即增城市域道路地名专项规划,重点对市域范围内的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地名进行梳理、分析和规划;重点发展片区层面以线状和点状地名中的道路、立交、隧道、广场、公园等五个要素作为规划对象,分别对几个片区内的城市道路(主干道、次干道)与道路关联的立交和隧道、广场和公园的地名进行梳理、分析和规划。

  四、地名管理任重道远

  地名作为一种社会基础信息,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社会交往和活动都离不开的交流工具,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管理和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市地名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尤其在数字地名工作上,还将积极探索开展地名网站、地名热线(问路电话)、地名光盘(电子地图)、地名触摸屏等多种形式的地名信息化服务。

image171

  图3 地名规划开展思路

  (作者 周婷婷)

一键分享: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昵称: 验证码: 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2016,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百度地图    电脑版    手机版    微信版    技术支持:地理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