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增城专刊>第57期:认识地理空间 编制“百年规划”

第57期:认识地理空间 编制“百年规划”

一、认识地理空间

  增城具有独特的地理空间。从自然地理角度看,东西方向上,北回归线横贯北部中新、小楼、派潭和正果四镇,在我市境内长达35.2公里。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每年夏至,阳光正射于此,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在南北方向上,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经从化、龙门在增城市东北角流入市内,自北向南纵贯全市东部地区,至石滩镇官海口汇入东江,增江在境内河长66公里。

image018

  图1 北回归线与增江在增城的位置

  从人文角度看,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因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image019

  图2 增城在广州的位置

二、构建地理框架

  在城市管理中需要尽可能地获取真实地理空间的数据,构建虚拟的地理框架,使虚拟地理框架逼近真实地理空间,才可能做到“百年规划”。

  最基础的地理框架即是地形图。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目前,我市拥有4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00、

  1:5000、1:2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现在提到一种更为综合的“地情图”。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上说,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上说,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综合“家底”。增城市城乡发展与规划展览馆和空间服务平台将在明年开馆及正式运行。它也是一个虚拟的地理框架,把整个增城的现状特征和规划蓝图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公众也能参与城市规划,让规划师和广大群众都能在这里交流,并达成规划共识,即通过构建地理框架使规划馆成为规划展示、规划公示、规划决策的平台。

三、编制“百年规划”

  有了对我市地理空间的认识,并构建了准确的地理框架,以“百年规划的三个维度”——高度(高站点、高起点、高标准;既要立足当前,又要适度超前;既要指明方向,又要留下发展空间)、厚度(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把根留住”)、温度(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当代人及未来人奠定城市和谐发展的基本框架)为原则,市城乡规划局开展绿道规划、地名规划、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利用规划。

  绿道规划以南北方向上以增江为主线,通过串藤结瓜的方式把增城的自然与人文景点串连起来,形成新的旅游休闲方式。2012年市城乡规划局进一步挖掘增城自然地理的优势——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又提出北回归线绿道规划。利用现有的绿道旅游资源,以北回归线文化为依托,通过低成本的建造和维护手段,营造一个集地理标志特色、自然风貌、田园景色、健康休闲和生活宽裕民风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色绿道系统。北回归线绿道优化了增江绿道,使得东西南北成为一个整体。

image021

  图3 北回归线绿道规划概念图

  地名规划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地名形成、演变、发展的蓝图,是加强城乡地名管理的依据。地名命名应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突出特点,方便使用。地名一旦确定将可能沿用百年,如增城、增江都是沿用千年的地名了。《增城市地名规划(2013-2020)》对增城市地名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评价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指出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按照我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近、远期城乡规划为依据,构建特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富有岭南特色和本地文化内涵的整体地名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城市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机制,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对地名服务的要求。

image022

  图4 增城市教育城地名规划图

  为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把根留住”,避免出现历史文物及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被破环的现象,市城乡规划局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普查工作,以获取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及其他属性数据,一是于2010年,对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的519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测量入库;二是于2014年,开展了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调查获取2030处疑似历史建筑线索;2015年将进行增城市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规划研究工作。

image023

  图5 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初步线索分布图

  从以上三个代表性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出,“百年规划”的编制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认识地理空间,构建地理框架,按“百年规划”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市城乡规划局也将在规划编制内容,如生态开敞空间规划、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利用、多规合一规划等,规划编制过程,如鼓励公众参与编制、完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修改制度建立等,规划实施管理,如推行法制管理、强化科学管理、运用经济管理、鼓励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百年规划的探索。

  (作者 曹凯滨 周婷婷 凌筱舒)

一键分享: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昵称: 验证码: 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2016,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百度地图    电脑版    手机版    微信版    技术支持:地理信息部